【课程思政案例】-数字多媒体技术赋能新余夏布非遗传承
案例名称:数字多媒体技术赋能新余夏布非遗传承
主讲教师:廖怡慧
课程名称:数字多媒体技术作品创作
课程性质:专业课程
适用专业:网络与新媒体
所属类别:文学
一、课程简介
该课程面向语言与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使用工具软件制作多种类型的多媒体作品,从而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方式,通过大量案例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相关知识。全课程内容涵盖多媒体技术基础、文本处理技术、数字图像技术、数字音频技术、数字视频技术、动画制作技术及InDesign排版技术。本门课程实践性强,多媒体技术不仅理论体系完整,而且更要求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掌握理论内涵和技术要点。
二、思政元素挖掘与思政素材选取
在课程考查环节,以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化为目的,设置以“宣传中华夏布之乡及夏布制作技艺”为选题,制作短视频的作品设计考查题,并组织学生前往夏布之乡——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双林镇进行采风拍摄,在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掌握的同时,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提高艺术审美和艺术创意能力,激发大胆尝试、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的能力和韧性。
三、课程思政案例设计与实施
(一)案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形成基本的知识体系逻辑;理解多媒体信息数字化、表示和处理的基本原理,掌握多媒体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掌握各种媒体的基本处理技术和常用多媒体外设的使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结合多媒体作品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并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对各种多媒体软件的介绍和学习,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利用软件中提供的帮助进行自我学习的能力;通过布置考查作业,学生分组完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
3. 价值引领目标:培养学生以数字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化的思维,保护和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技艺,在作品设计环节,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肩负起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感恩之心,敬畏自然等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授课知识点一 | 文本处理技术 |
思政元素融入点 | 在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掌握的同时,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教学过程 | 在完成“文本处理技术”的理论教学后,要求学生以“宣传中华夏布之乡及夏布制作技艺”为主题,制作短视频内容脚本及分镜头,并进行PPT开题汇报,提高学生利用数字多媒体技术处理文本的各项能力,并完成短视频制作的前期筹备工作, |
教学活动设计 | 制定“数字化赋能非遗夏布传承”的选题后,要求学生以开题汇报形式阐述如何利用课程相关数字多媒体技术手段来进行非遗传播融合,使学生对夏布的历史发展、制作流程、技法工艺等相关内容有较全面理解 |
教学方法 | 讲解法 |
授课知识点二 | 数字视频技术 |
思政元素融入点 | 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肩负起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感恩之心,敬畏自然等社会责任感,激发大胆尝试、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的能力和韧性 |
教学过程 | 在作品设计过程中,学生前往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双林镇进行非遗夏布的制作技艺及工序的视频素材拍摄,利用“数字视频技术”章节所学知识点和技能对素材进行后期处理,剪辑成片,要求视频画质清晰,剪辑连贯完整,主题明确内容吸睛 |
教学活动设计 | 将学生分为5人一组,由教师带领,进行作品设计实践分工,对作品考查题进行思考分析、在小组讨论和合作中完成小组作品策划、拍摄、剪辑成片等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前往中华夏布之乡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双林镇进行实地考察与采风,引导学生主动与当地种麻、织布工人沟通交流,征求采访及拍摄同意,并制作成片,让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相结合,切身体会数字技术如何具体运用于非遗传承保护和传播 |
教学方法 | 讲解法 |
授课知识点三 | 数字图像技术 |
思政元素融入点 | 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提高艺术审美和艺术创意能力 |
教学过程 | 围绕着“数字化保护和传承非遗夏布制造技艺”为主题,为短视频作品制作宣传海报,利用“数字图像技术”中图片素材采集、美图调色工具、扣图工具、文本工具等修图工具使用等知识点将原始素材制作为宣传海报,明确宣传目的,并注重色彩搭配、构图排版等审美创意和艺术性; |
教学活动设计 | 以油纸伞、竹刻、皮影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宣传海报为案例,从海报宣传主题、色彩寓意、文字排版、美学符号等角度解析如何让非遗数字化内容“潮”起来,更好地利用互联网特性进行传播,并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所学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为自己的小组作品制作非遗夏布的宣传海报 |
教学方法 | 讲解法 |
图一:学生在制麻工人家中进行采访
图二:学生体验夏布原料制作工艺
图三:学生进行非遗夏布数字化传承PPT开题汇报
(三)教学效果分析及教学反思
1. 教学的实施效果:学生全面了解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掌握并独立利用数字多媒体技术完成作品设计,从文本、数字图像、数字视频、数字音频等纬度对传播内容进行处理。
2. 列举特色亮点及经验启示:本课程将专业内容和德育内容充分融合,通过非遗作品实践与数字化表达进行创新传播,实地去到中华夏布之乡探访,通过亲身实践从种麻、制麻、织布、夏布绣的夏布制造技艺全流程,并与工人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夏布的繁琐工艺与艰难的发展现状,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和传播上的数字化革新突破点,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经过本课程的教学与学生作品反馈来看,教师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应当更加挖掘学生作品多样性,鼓励创新性想法,创设开放活跃有体验有乐趣的学习环境。